艾蒿

年更写手。

随便说些什么吧

要说起来现在国内的博物馆展览基本上被圈定在了历史文物展览内,观众对博物馆的关注也都局限在展品而不是展览本身上。如何把展览做的有趣一直是我们课上在探讨的问题。参观过国外的文物展后发现,其实文物展很难做到"有趣",即使是大英博物馆的文物展览也做的比较一般,尤其是常设展,埃及地区的或许是因为我不了解觉得还蛮有趣,但是中国地区的,老实说,那些瓷器不分功能时代放在一起,除了颜色摆得不错我确实不知道怎么评价了,最奇怪的是最后还摆了个青铜器,我……。


这么一对比国内的高水平文物展做的相当不错,比如今年年初首博的"穿越 浙江历史文物展",不管是展线的设计、文物的甄选还是场馆的氛围布置、互动设施,都做的非常走心,应该是近几年我看的做的最好的一个文物展也不为过。故宫这几次的午门特展争议都很大,但不得不说故宫的文物精品程度和文字说明、色彩布置还是胜过很多展览,猜测是有展厅限制的原因,去了几次都不见安置假墙引导观众路线,还有一点是人真的太多太多了。青绿山水 千里江山图那次特展的午门主厅设计也相当不错。


不过再回到"有趣"和"教育"的主题上,文物展真的可以带给观众足够的知识面吗?我不认为大部分人会对文物感兴趣,尤其是那种残片。主题特展和针对特定群体的展览是我们现在急需的东西,科技博物馆、美术馆、各类杂项博物馆如何和观众互动,这些才是现在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主题。只是每当探讨这些例子,我们只能从国外和台湾地区找到案例,再放到大陆又要探讨到可行性问题。十篇论文九篇都在说可行性,最后定下一个"行不通"的结论,所以到底是行不通还是不想做呢,再往下说又没有后文了。


但毋庸置疑的是近年每个博物馆都在探寻博物馆新的生存之路,都在不断突破创新博物馆的局限。以我熟悉的北京的博物馆为例,故宫推出的清明上河图全沉浸式展览、故宫琳琅图集的游戏设计,首博因为藏品精品程度略逊一筹每场特展都是精心设计。反而是国博让我有些失望,不论是江口沉银还是古蜀华章都没有吸引到我,江口沉银的设计脱离了以观众为中心,整个展览大面积的文字展板;古蜀华章本身其实有很强的吸引力,但这个展览除了器物,没有什么多的吸引我的地方。


所以即使是在有限的体制内,博物馆也在不断探求更好的展览方式,只是还是太少了。前阵子看到有人问,他们地方的省博物馆没有什么人看还有存在的必要吗,这个问题背后我认为确实存在博物馆功能的失职。我再做畅想,若国内的诸多博物馆真正活起来可以解决一大批人的工作问题,我们的展览策划、美术设计、教育部门、室内装修设计、文物保护、展厅维护、观众反馈调查、文创产品等等,都需要大量的人才,博物馆本就应该是更加朝气蓬勃的样子,虽然有各方面的阻力存在,但我仍然可以看到不断为这个目的努力的前辈,希望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真正走入大众视野的博物馆。

评论 ( 2 )
热度 ( 1 )

© 艾蒿 | Powered by LOFTER